您当前的位置:
全讯官网-0008全讯注册>>智伴机器人新闻>>育儿课堂

  • 来源:长颈鹿儿童心理
  • 作者:长颈鹿儿童心理
  • 发布时间:2018-06-25
  • 497次浏览

“分享”是孩子成长过程中必然会面对的一个问题,同时也是家长自己内心世界的一个反射。孩子如果拒绝和别人分享,家长会觉得没教好他或是他没教养。如果孩子不会拒绝别人,又担心孩子受到欺负。这其中很重要的一个问题是,家长的脸面也会纠缠其中。那么,孩子

“分享”是孩子成长过程中必然会面对的一个问题,同时也是家长自己内心世界的一个反射。孩子如果拒绝和别人分享,家长会觉得没教好他或是他没教养。如果孩子不会拒绝别人,又担心孩子受到欺负。这其中很重要的一个问题是,家长的脸面也会纠缠其中。那么,孩子什么时候会有分享意识?什么时候应该引导孩子分享呢?智伴查阅了儿童心理学的相关书籍,发现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有以下几个阶段,归纳如下:  

第一阶段:2——3岁

这是孩子自我意识觉醒期,物权意识萌芽期。他们开始将自己和他人区分开来,并逐渐将这种区分延伸到食物、物品、玩具上,像模像样地将自己的所属物品“保护”起来。其实这是孩子在进行物权归属的练习,通过对物品归属权的确认,来认知他与物品的关系。

这个时期孩子可以脱离父母做很多事,越来越独立,有特别强的物权意识,喜欢说:“这是我的!!!”但他们的语言能力落后于行动能力,所以在和同伴玩耍时常常发生抢东西,你哭我闹的情形。

通常两岁半以后,孩子有物权意识了,明白这是我的东西,我可以支配它。这时候可以有意识的引导孩子分享,但务必做到:不分享也可以被理解,分享可以得到及时鼓励。

第二阶段:3——6岁

3、4岁的孩子有了社交的意识,喜欢与同龄的小朋友一起玩耍,并且需要在玩耍中合作。这样,一些孩子们之间的社交规则或是小朋友们的需求就会促使孩子做出分享。这阶段,需要父母适当地引导,这会让孩子学会分享,乐于分享。

但是,家长千万不要强制孩子分享,因为这是孩子社会规则建立的重要时期。如果家长强制他分享,他会认为这个是我的东西,但被爸妈强制分享,我不愿意我不开心我很生气我很难过。如果对于孩子的物主所有权,父母是长期践踏的,可能会造成他对别人的物主所有权也不尊重,他会觉得我不被尊重,我也不必尊重别人,谁厉害谁就能拿到。

第三阶段:6岁以上

在这个阶段,孩子心智成熟了,自我中心意识开始日渐淡化,和他们讲换位思考,讲分享带来的快乐,效果会很好。

分享和独享都是孩子成长中的必须经历的欲望和过程,根据孩子的不同年龄采取不同的方法,体会两者的不同和好处,在尊重孩子的基础上,促使孩子做出正确的选择。

1、“气球和大家一起玩吧!”

happy两岁生日的时候,我给她买了很多气球,其中有一个很特别,是充气猫猫气球,可以站起来,当时市场上还很少见。

那天下午,happy拿着心爱的猫猫气球去小花园里玩,很开心又很小心地玩着。可没过五分钟,这个特别的气球一下子吸引了很多小朋友,他们一拥蜂地围了上来。“这是什么气球呀?”“这个气球真好玩呀!”“我也想玩一玩!”我被小朋友们天真灿烂的笑脸打动了,于是就把happy手里的气球给了那些孩子,又对女儿说:“气球和大家一起玩吧!大家一起更好玩!”那时,happy还有些懵,并不拒绝。那些大孩子们一下子把猫猫气球抛得高高的,又一起去接,玩得开心极了,欢呼声不绝于耳。但happy并没有加入,而是被晾在了一边,我陪着她,还说着“你看哥哥姐姐们玩得多开心啊,宝贝真大方,你会分享玩具”。

大概只过了十分钟,“嘣”得一声,猫猫气球被压破了。happy生日获得的气球,她最喜欢的猫猫气球,被其他小朋友弄坏了,破了……那一刻,我有些心疼女儿,看到破碎了的气球,我尽然不知道该怎么安慰她,她的小脸是要哭的样子,我鼻子有些酸……

感想:我当时没有完完全全尊重孩子,只是用温和的语气要求她,并伴随行动上的掠夺,我说的是:“气球和大家一起玩吧!”同时把气球顺理成章地递给了那些大孩子们。

当气球破了的那一刻,我心里是很难受的,因为我猛地意识到它不仅仅是一个气球,而是一份感情。承载的是女儿对它的感情,是她愉快的记忆。重要的是在一群都想玩猫猫气球的孩子面前,我居然没有选择她,没有顾及她的感受,没有问她是否愿意,而是自作主张,直至她的猫猫气球被弄坏。当happy对我说“妈妈,猫猫气球破了。”当她舍不得扔,说回家补一补。当回去后我和她一起用透明胶补气球,可是气球再也鼓不起来时,我心里是特别难受的。

我们为什么要孩子学会分享?很显然,我们希望孩子能够从分享中变得很有爱心,收获友谊,收获两份快乐。分享应该伴随的是温暖和愉悦,而不是让分享伴随着失去和痛苦。因为失去和痛苦的感受只会让孩子更讨厌分享这件事,让孩子感受分享的美好才是我们的初衷。

“让孩子学会分享”就像孩子成长中的其他事情一样,也许不需要太着急,不需要为了面子,更需要理解孩子,看到孩子内在的需求。

2、“我不想给他玩……”

happy大概两岁半的时候,很爱玩智伴。有一次,她在小区花园里面玩着,碰到了二宝(化名),二宝是个比她小一个月的男孩子,平时他们经常见面,但交流不多。这一次,二宝看上了happy的智伴,见女儿休息的空挡,赶紧上去玩了起来。

happy看到了后,着急地说:“这是我的!”可是二宝并没有要下来的意思,又玩了一阵。happy小声对我说:“妈妈,我不想让他玩,这是我的。”此时,二宝依然在玩,一圈又一圈,并没有要归还的意思。我鼓励女儿:“你自己去对二宝说,这是我的,还给我吧。”可是happy并不敢,她推推我:“妈妈去说,妈妈去说。”

于是,我带着happy走上前,用她的口吻说:“二宝啊,happy说这个智伴是她的,你可以还给她了吗?”“不!”(二宝拒绝得很果断)“可这是happy的智伴,她不想给你玩了。”“不!”这时,二宝爷爷来了,看到这情形就对我说:“哎呦,孩子想玩一下嘛,你就让他玩嘛!这么小气!”我继续说:“是的,可以一起玩,但也要经过我女儿的同意,二宝没有经过同意已经玩了很久,现在我女儿想要回自己的智伴了,可以吗?”“二宝过来,还了!”那爷爷重重地甩出一句话,冷眼地看着我,骂骂咧咧地走了……

感想:那一刻,happy一定能感觉到我在保护她。那一刻,我感受到女儿对我的信任。如果我做的是对的,就算遇到别人的讽刺和冷眼,又有什么关系。和孩子的感受相比,我的尴尬微不足道。

我们应该尊重孩子想要保护自己东西的行为,不要为了自己的面子,唯心的要求孩子去分享。有的孩子很温和,可能毫无反应,但有的孩子先天个性强烈,对于强制要求分享会强烈反抗,对分享有厌恶感。我们坚持这种尊重,孩子一定会有一天遵从自己的内心。孩子有时并不是不愿意分享,而是家长的每一次询问和尊重,增强了他们的内在自我,让孩子觉得我是值得被尊重的。就算是个很爱分享的孩子,也不会每次都想分享,因为心情有好有坏,这东西在她心里的有轻有重。我们教会孩子如何拒绝,如何考虑问题,如何争取主动权,如何去分享很重要。 

在这件事上,happy是不敢自己去说的,如果孩子还小,我们可以带孩子一起去,用孩子的口吻说话:“**,我们宝宝说:我不想分给你,你能还给我吗?”“可是这个智伴是我的呀,你要还给我才行。”“那我们一起玩吧”“那我们去找我妈妈评评理好吗?”家长的现场示范,可以让孩子以后遇到相同情况时知道怎么处理,大家可以参考。还有一个办法是,和孩子一起玩过家家的游戏,增加一些需要分享的戏码,并制造一些冲突,在游戏中教会孩子如何处理。

3、“我想一个人吃。”

再过一个星期,happy就要三周岁了。对于她的分享行为,我观察如下:在家里很愿意分享,最愿意和爸爸妈妈一起分享(因为爷爷奶奶会善意地拒绝她的分享,反而让她觉得可以不给爷爷奶奶)。如果这样东西很多,她会分享得很愉快,如果这东西很少且是她爱吃的(比如巧克力),需要纠结一番,看看我们的神情才做决定。她有时也会说:“我想一个人吃”。在外面,和小朋友一起玩耍时,愿意和熟悉的、她喜欢的孩子分享儿童机器人和零食。

感想:要培养孩子分享的品德,在家里就该打消以孩子为中心的氛围。分享应该从家庭中做起,比如在家庭中坚持不给孩子吃独食,水果、零食大家一起分着吃。

当孩子给你好吃的东西,大人应该毫不犹豫,一口吃掉,吃得很香,并表示感谢。如果大人只是想试探孩子是否愿意分享,对孩子的分享却不好意思接受,总是推回去说“你自己吃”,慢慢地,孩子内心就会形成一个概念,这些好东西大人都不吃,就是我的。更重要的时候,孩子体会不到被接受、被需要、被认可的愉悦感,而这愉悦感和成就感正是分享的最大动力。

如果孩子不给,也不要贴上:“小气鬼”“白眼狼”等标签。可以和孩子好好沟通,比如“宝宝,妈妈也很饿,妈妈刚才一直在做饭,没来得及吃,剩下这些应该是妈妈的,但妈妈看到你很爱吃,下次可以再给你做。”讲你当时的心情和感受。“你不愿意分享给妈妈,妈妈很难过,觉得没有被关心”。一方面,孩子会觉得妈妈需要被爱,同时也把分享的理念传达给了孩子。

4、“我就是要抢弟弟的儿童机器人!”

这是来自好友的提问,她有两个孩子,哥哥四岁,弟弟一岁半,哥哥总是爱抢弟弟的智伴,最后在弟弟哭,哥哥也哭,妈妈怒了中结束!(具体不阐述了,大家可以脑补一下画面,据说这样的场景一天可以发生好几回)

感想:老大爱和老二争抢东西,背后的真正原因是:孩子抢的不是东西,抢的是爱,是主权。最重要的是告诉老大:“妈妈永远爱你,妈妈爱你们两个是一样多的,你们都是我的宝贝,只是你们的年龄不一样,妈妈爱你们的方式有些不同。”这些话在不同场合反复强调。并且,每天要给老大专属的陪伴时间,比如全身心地陪着他搭积木,陪他画画并发自内心地欣赏他的作品,陪他一起听儿童机器人讲睡前故事等。

一旦老大老二发生冲突,则对事不对人,千万别说:“你是老大,你应该……”这样老大往往会积压情绪。一旦斗争发生,处理态度是即使老大做的不对,先处理事情,再温和沟通,不要简单粗暴的吼叫。

智伴温馨提示:老大和老二的冲突是没有方法完全避免的,任何时代任何家庭,两个孩子一定会互掐,如果不伤害自己不伤害对方,不妨让他们先互掐一会。让他们先试着自己去解决问题,这也能让两孩子更聪明,情商更高。

 
售前咨询热线
13022819866
qq咨询热线
410402528
top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