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搜索中心
  • search

您当前的位置:
全讯官网-0008全讯注册>>智伴机器人新闻>>育儿课堂

  • 来源:zib智伴机器人0008全讯注册官网
  • 作者:托德老师
  • 发布时间:2018-04-09
  • 1029次浏览

玩游戏的孩子那么多,为什么有的孩子没事,有的就会成瘾?先同智伴听一下作者的故事。我是一个喜欢玩电子游戏的人。上初中的时候,我的父母为了鼓励我,跟我打赌,只要考到班上前五名,就给我买一台当时最牛的奔腾586电脑。为了买这台电脑,我也算是拼了,

玩游戏的孩子那么多,为什么有的孩子没事,有的就会成瘾?先同智伴听一下作者的故事。

我是一个喜欢玩电子游戏的人。上初中的时候,我的父母为了鼓励我,跟我打赌,只要考到班上前五名,就给我买一台当时最牛的奔腾586电脑。

为了买这台电脑,我也算是拼了,平常成绩中等,我要考到全省重点中学班的前五名,还是挺有难度。于是我天天起早贪黑,玩命地学习各科的内容。终于我就在这次的期末考试,得了班上的第五名,大功告成。我父母也是很高兴,老妈立马就带着我到当时的一家电脑公司,像现在的苹果粉丝一样,排队八个小时,终于买了一台当时的奔腾586兼容机,花了8000块钱,相当于我爸妈的工资加起来三个月。

拿到了电脑之后,我真的是如获至宝,恨不得抱着它睡觉就好。当然我也非常愉快地度过了那个暑假。不过万事皆有另外一面,这样畅快的日子很快就到了尽头。买电脑之后我也控制不住,当时只是一个中学生,玩游戏的时间就肯定经常超时!学习成绩从原来的五名跌到了30名之后,再发展下去,当时的托德老师可能就会像那些来访者的孩子一样,成为一名游戏成瘾少年。而就在这个时候一个狠角色登场了,这个人就是我妈。我觉得当时的她有点像是甄嬛、芈月太后灵魂附体。

她看到我已经大幅度下降的成绩后,一开始并没有剥夺我玩游戏的权利,甚至保留了我每天一个小时左右的游戏时间,周末竟然还可以玩更长的时间。而且更过分的是她还允许我买游戏杂志,当时有一本著名的游戏杂志叫做大众软件,每次逛图书城的时候,她也没有一定要我买学习资料,而是依着我的兴趣随便买。

成绩下降以后,她对我的态度让我觉得有点摸不着头脑,我也不知道她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在她对我更加“好”的同时,也加强了对我的契约,那就是她对我提出的要求,我必须准确地执行。比如说每天晚上两个半小时的自习时间那就必须坚持执行。说好的一个小时游戏,在玩游戏的过程,她绝对不会来打扰,会让我安安静静的玩。但是一旦时间到了,她绝对不会和我讨价还价,没有一丁点的妥协,必须马上停止。包括平常她跟我说要早上起来锻炼身体,不许赖床,那也必须得执行。所以我觉得她有时候蛮铁碗的,可以说是一个两面派。

一方面她给我更多的自由权利来选择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另外一方面又会斤斤计较她对我的要求。而且我发现她并没有因为我玩游戏成绩下降,只顾骂我、谴责我。而是增加了陪伴我的时间,并且与我约定做了很多更加新鲜的事情。

除了陪我学习之外,她还给我买了很多科学的启蒙工具,有的是化学的实验器材,有的是天文望远镜等等。她还会经常陪我在楼下打乒乓球,一起去爬山。我觉得我妈几乎是用丰富的生活安排把我完全收买了。

在这种安排下,虽然我仍然觉得游戏是一个令我感到兴奋的东西,但我已经不再依赖它,只会把它当成我生活当中的一部分。这个时候我的生活又变得规律了,而我的学习成绩又开始逐步恢复和稳定。更加有意思的是,当我考上大学以后,大部分的男同学都如狼似虎地奔向网吧通宵游戏,而我对游戏的兴趣却在慢慢的减退。

我记得当时我每周上网的时间不到总时间的10%,这在我们当时的同学中是相当少见的。为什么?因为我小时候玩够了,这个东西反而对我没有太多的吸引力。而那些试图用暴力来规范孩子,压制孩子的行为,让他们听话不玩游戏,这也许一时是有效的,但并不能让孩子成为一个能够管理自己时间,自觉学习的人。相反,你还会让你的孩子在离开你之后变得完全无拘无束。

你们看一味禁止根本不能消除行为的本身,而是将这种欲望用外力的形式延迟满足,并且可能让他变本加厉地进行反击。记住,出来混,迟早是要还的。

讲到这,智伴相信家长应该会明白,孩子玩游戏是成为他人生的美好经历,还是会上瘾痛苦。最核心的原因并不取决于他自己,而是取决于你的教养方式。

当然这个结论不是我光凭我自己的故事的出来的结论,中央电视台国际部主任编辑赵春梅博士,花了六年的时间,走访了大量的成瘾少年,他们的家庭,他们的学校。然后再通过大样本的统计和访谈的方法,得出了一个精辟的结论,那就是几乎所有的游戏成瘾风险因素都来自于家庭原因。

也就是说一个孩子是否容易以玩游戏的方式逃避现实,取决于父母的教养方式是否正确,家庭中的成员关系是否和谐和稳固,家庭中的成员是否完整?是否是单亲离异,或是留守家庭,以及家庭经济状况,是否能够足够支持孩子的健康成长。可以说除了基因和生物的原因之外,一切的心理问题几乎都源于我们人与这个世界的关系,关系有问题,才会导致我们没有办法更好的适应这个社会。说的更文艺一点就是说我们孩子的游戏成瘾,都是爱出了问题。到底什么样的家庭教养方式孩子玩游戏不会上瘾?

美国的加利福尼亚大学,有一位心理学家叫做鲍姆,他曾经对父母的教养方式与儿童个性发展的关系,进行了长达十年的跟踪研究,提出了我们可以将父母的教养方式分为四大类,专制型、溺爱型、忽视型和权威型,父母们可以对号入座看看你是属于哪种类型的父母。

1、专制型父母 

他们对孩子会很严厉,属于高标准严要求,而且孩子丝毫没有讨价还价的权利。他们会经常这样说,只要我说了,你就必须这样做。如果孩子出现了稍许的抵触情绪,父母就会采取指责打骂这样的方式来惩罚孩子。

这种教养方式只考虑到了成人自己的需要,完全忽视了孩子的想法和独立性,也会导致孩子出现比较多的焦虑、退缩等负面情绪。专制型的父母遇到了孩子喜欢玩游戏,特别是孩子玩游戏而导致了成绩下降的时候,最常做的事情呢就是三板斧行为。第一,没收电脑,第二,禁止游戏。第三,增加学习要求和学习时间。

这种方法然并卵,如果有用,也不会有这么多的家长来找我。但是为什么没有用?家长的禁止力量越大,孩子就会开发出他们更强的大脑,与家长斗智斗勇。这些方法除了给孩子造成逆反情绪,使得亲子关系非常紧张之外,并起不到什么太多实质性的效果。而且产生冲突以后,这种关系上的痛苦会让孩子更加倾向于沉溺在游戏世界当中。

2、溺爱型父母 

这种父母与专制型的恰好相反,他们对孩子充满了爱和期待,但他们很少对孩子提出什么要求,会用自己的力量包办孩子应该承担的几乎所有的责任。经常会因为孩子的哭闹和发脾气就对他们妥协,满足他们所有的需要。

这样一来,孩子在没有适当的挫折和压力情况下,会让他们常常表现得很不成熟,尤其是在自我控制力方面。一有不如意的时候,他们就会用哭闹发脾气的形式来寻求及时的满足。专制型和溺爱型这两种父母,也会相互转换。有的父母在孩子小的时候,溺爱孩子,但一旦出现游戏成瘾,又会气急败坏,突然转变成专制型父母。孩子不但无法接受这种转变,而且常常会变得恼羞成怒,和父母对着干,以赌气的形式更加沉迷于网络。

3、忽视型父母 

他们对孩子的成长,可以说是无所谓,不关心。既不会对孩子提出什么要求和行为标准,也不会表现出对孩子的关心。他们对孩子的成长,最多就是供你吃供你穿,要么就给点钱,基本上不会付出什么努力来关心孩子在想什么,或者想如何让孩子更好的成长。在这种环境下成长的孩子,他们出现的问题可能性最高。他们对学校的生活基本没有什么兴趣,学习成绩和自控能力是最差的,并且在长大以后会出现较高的犯罪倾向。也是心理治疗中最难治疗好的一种孩子,因为爱的反面不是恨,而是冷漠。

由于网络可能是已经成为了他们寻找伙伴,追求自己打发时间的仅有方式,我们在现实生活当中很难寻找相似的替代品。他们常常认为不上网又能干什么,他们又没有父母的关心,家庭支持几乎为零,更多的只能依赖学校的老师社工和心理咨询师的工作。即使他们的父母能够中途认识到这一点,改变他们的教养方式,一开始他们也会表现出不接纳,不相信。父母需要付出有足够的耐心和坚持,所以你看我们最应该避免的就是忽视型的父母。

那么什么样的教养方式,能让孩子玩游戏不会上瘾,还能越玩成绩更好?

答案是权威型!这种类型的父母,他们对孩子提出比较合理的要求,也对孩子的行为作出适当的限制,他们对孩子的要求是低标准,严要求。什么意思?就是说宝贝,我给你的要求并不太过分,你执行起来也很容易,但你必须坚持下去。比如说如果一天背一百个单词,对孩子来说很难,如果你还有强行要求,就是高标准严要求。他不仅会丧失背单词本身的乐趣,而且会打击他的信心。那么低标准严要求呢,就是每天20个单词,估计所有的孩子都能完成。至于你想不想多背,随便孩子。每天带着一百分的喜悦睡去,和每天带着那种困难和痛苦结束一天。 你觉得哪种行为更容易持续?同时权威型的父母会很耐心的倾听孩子所说的话和考虑他们的观点,并且鼓励孩子参与家庭的各种事情的决策。简单总结一下这种抚养方式的特点就是理性,严格民主,耐心以及关爱。这样看来,当年我妈采用的就是权威型父母的干预方式,而结果也相当好。如果你家孩子有游戏成瘾的苗头,一定要牢记智伴为您分享的这3步曲:不限制不妥协不放松。


 
售前咨询热线
13022819866
qq咨询热线
410402528
top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