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全讯官网-0008全讯注册>>智伴机器人新闻>>育儿课堂
- 来源:与爱同行家庭教育
- 作者: 刘婷
- 发布时间:2018-04-09
- 753次浏览
每年刚开学的很长一段时间都要做好长一串关于青少年沉溺于网游的案子,今年也毫不例外。最近做的案子几乎清一色全都是网游,而且还都不约而同具有同一个相同特点:大人特别焦急,孩子无所谓,甚至不愿意过来。对于那些不愿意过来的孩子,除了可以试试网络咨询
每年刚开学的很长一段时间都要做好长一串关于青少年沉溺于网游的案子,今年也毫不例外。
最近做的案子几乎清一色全都是网游,而且还都不约而同具有同一个相同特点:大人特别焦急,孩子无所谓,甚至不愿意过来。对于那些不愿意过来的孩子,除了可以试试网络咨询的渠道外,我也没有其他更好的办法,只能是安抚一下家长的焦躁情绪和给出一些可行性指导意见。实际上这样的治疗并不是好的也不算有效,除了对少数家庭真的可以起到实质性作用外,对大多数家长是没有效果的,因为他们往往忽略了一个问题的本质:我对孩子为什么会出现这样沉溺游戏的情况?为什么会拒绝接受心理咨询?他们看到永远都是事情的结果和表象,而忽略他之前的表现和形成原因,以至于到了问题爆发且到了一发不可收拾的局面才来头疼医头脚痛医脚。这里面本身就掺杂了家长自身的情绪焦虑在里面,并且将这种焦虑甚至恐慌传递给孩子,逼迫孩子更加想逃避,如果遇上青春期的叛逆,这种冲撞会更加激烈。因而形成一个互为因果的恶循环,让孩子陷在游戏的虚拟世界里更加难以自拔。
如果一个孩子如果沉迷于网络游戏不能自拔,那么他同样会轻易沉迷于武侠小说、网络文学、动画片和其他游戏,甚至会沉迷更坏的事物。过度沉迷于游戏的孩子,一定是缺乏归属感、价值感和安全感的孩子,孩子的沉迷行为本质上是也是一种缺乏自我行为的自律。
如果一个孩子在四五岁时本应建立自律的时候,大人没有帮他建立,在童年期的教育中缺失了自律一环,到了青春期必然会出现这样的自我行为的失控和不自律。如果这个时候我们再不亡羊补牢,帮助孩子学习自律的话那么这样的孩子成年以后,会因为缺乏自律性或者导致更多更大的问题,严重的会染上包括吸毒在内的各种瘾症、情感混乱、游戏人生等。我们除了帮助孩子在小的时候需要学习自律的时候帮其建立起自律外,父母的行为榜样也是至关重要,孩子在小的时候都会习得性模仿,如果父母的自律性本身不高,他们的孩子不可能自律!
我曾经接待过这样一对父母,母亲在咨询室里声泪俱下的向我控诉他们生活的是多么的不易虽然条件不好,但还是尽量满足孩子,可是孩子却一点不懂感恩和体恤父母。上了初中就经常逃课去打网吧打游戏,甚至还发展偷家里的钱去打游戏。这位母亲说孩子小时非常乖,非常懂事,现在变成这样,她的心都要碎了。孩子的父亲坐在一旁,一言不发,铁青着脸,低头一根接着一根的吸烟,对面前放着的请勿吸烟的告牌熟视无睹。短短半个小时里就抽了四五支香烟。
咨询中母亲有一个小细节也暴露出她的不自律,咨询开始前我当着孩子父母的面主动把手机调成静音并且也希望他们把手机调成静音以保证咨询过程中不被打扰。母亲虽然也设置成了静音,但每隔四五分钟就要习惯性看下装手机的包包,我问她是不是在等待重要的信息或者电话,如果有可以打开手机。她说不是,只是每天下午的时候她会习惯性的刷屏看朋友圈,如果不看就觉得心里不舒服。
站在一个母亲的角度我对这位母亲的遭遇感同身受,但是作为一个心理医生对这样的家庭我无能为力,因为这就是典型的父母的不自律导致孩子的不自律,而且他们还缺乏对自我的觉察。
所以在送他们出去的时候,我对他父母说:“非常抱歉我帮不到你们的孩子,因为不是孩子的问题是你们的问题,如果哪一天爸爸做到了吸烟上的自律不再过度吸烟,妈妈做到了看手机的自律,不再不分时间场合的刷朋友圈,你们再来找我解决你们孩子的问题吧。
有段时间王者荣耀游戏特别盛行,几乎所有的孩子都在玩,包括我的孩子。起初我对这款游戏并不十分在意,后来看到很多关于玩这款游戏的负面报道。
于是就上网搜了相关信息专门了解。苹果应用商店将王者荣耀评为17+,意为适合17岁以上用户,但据第三方调查显示,王者荣耀17岁以下的用户占比超过20%。我还专门问了儿子,他说他们全班四十多名同学里,有一半多同学在玩这款游戏。其中打的好有十五六个,但是全班同学都知道这个游戏,如果不知道这款游戏会被大家自动视为傻子或者异类。
我问他打的如何并且是怎么知道这款游戏的?儿子说开始的时候他也不知道,看到班上有个同学每次下课都在玩游戏,周围有好多同学围观,很好奇是什么游戏这么好玩,就跑过去看了,然后就知道了,就自己下了来玩,不过他说他打的一般般不是最好也不是最差的。我追问儿子:你觉得这款游戏好玩吗?担心会上瘾影吗?儿子说觉得游戏玩起来还行,觉得自己应该不会上瘾,因为他不是只玩这款游戏,除了这款还有其他穿越火线,雪地救营等。尽管儿子这样说了,我还是不放心,故意时不时给他找一些有关王者荣耀的负面新闻报道给他看,最后还自我杜撰了一条关于国家教育局禁止小学生玩王者荣耀,发现者将被扣学分载入学籍,会影响他小升初报名的假消息,同时以微信上跳一跳程序小游戏引诱他主动把王者荣耀卸载。
在网上的一篇调查上看到有文章这样说,中国的未成年人,已经可以根据玩王者荣耀的程度分成三类人:
1、不玩王者荣耀的小孩;
2、玩王者荣耀但不至于严重影响学习和生活的小孩;
3、玩王者荣耀且沉迷不能自拔,后果非常严重的小孩。
可以说,如果小学生里面只有第一、第二种孩子,那么王者荣耀也不会成为此次舆论风暴的风口浪尖。真正引发民众反感、人民日报怒火的,是王者荣耀让社会上大批出现了第三种孩子,那就是玩王者荣耀不能自拔,做出极端行为,后果非常严重的小孩。所以本文的重点在于关注第三种孩子。
关于网络游戏危害孩子新闻报道从来都没停止过,王者荣耀不是第一也不是最后,新闻报道出的都是最极端、最扯眼球的,王者荣耀仅仅是网游的冰山一角。很遗憾的是,我在网上搜寻到的大部分这样的报道,都没有谈及孩子成长的环境,包括那个连打40小时王者荣耀以至于脑梗的案例,能够找到相关背景的,我梳理了一下大概只有四个。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每个新闻事件背后的共同特点。
案例一、海口12岁小学生玩“王者荣耀”打赏游戏主播 花掉环卫工母亲4万元积蓄
案例二、江西13岁女孩转5万见网友 独自坐火车去温州玩王者荣耀
案例三、杭州13岁男孩痴迷王者荣耀被爸爸骂 ,一言不合跳楼摔断腿
案例四、小女孩玩王者荣耀三个月消费11万!父母积蓄全无!
我从这四个有据可查的案例中,总结出以下四个共性,有这样共性的家庭在中国不计其数:
共性一:贫穷
案例中的四个家庭都属于进城务工人员,家境都不富裕,挣的每分钱都来之不易,都可以称为血汗钱。
孩子打赏游戏主播的4万元是环卫女工的数年积蓄,买游戏皮肤的11万元是夫妻积蓄多年打算买房子的存款——孩子玩游戏的豪爽手笔跟窘迫的家境形成了巨大的反差,这使人不仅要问:为什么越是贫穷的家庭越容易出产败家小孩?为什么越艰难赚回来的钱孩子越不懂得珍惜?
共性二:劳碌
四个家庭的家长显然都忙于生计,基本处于社会底层。四个案例中,其中有一个是单亲家庭,父亲一个人带孩子,另外一个是丈夫长期在外打工,靠妻子一人“拉扯”孩子,另外两个家庭的夫妻状况不明,但无一例外很忙。
杭州跳楼男孩的那个父亲直接承认了“太忙了,没有时间管孩子”,其他家庭的钱被孩子盗刷了很久都察觉不到,说明他们既不了解孩子在做什么,也不了解孩子所作所为的风险。
他们也许跟孩子天各一方;也许跟孩子天天在一起,但都缺乏真正意义的心灵沟通交融,彼此就像同一屋檐下的陌生人。彼此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特别悖论的是,越是穷的人越需要忙,越为生计奔波的人越没有时间维护夫妻关系、亲子关系,这又为进一步的忙、累、穷埋下伏笔。穷和忙形成了生活的恶性循环。
共性三:匮乏
他们对教育孩子可谓是束手无策,孩子可以在他们面前肆意撒谎直到记者帮忙找到证据,可以坐火车离家出走最后还要跟母亲谈条件,可以一言不合就跳楼……而他们的要求极低“孩子愿意认错就好了”。
让人困惑不解的是,这些极度缺乏家庭教育能力的人,没有一个有学习育儿知识的需求,在十几篇报道里面,我没有看见一个家长愿意为此去网上上一个家长课(哪怕是免费的),去买几本家教书来看看,哪怕损失掉数年的血汗钱也不足以让他们意识到这点。如果孩子是一个空杯,需要家长来填充,如果家长自己都是匮乏的,还指望它能有什么可以灌输给孩子的,没有浇灌,自然就不可能带来好影响。比起孩子的问题,家长的无知才是最可悲的!
共性四:推卸
那个得知女儿转出5万元的妈妈,第一个动作是打电话给警察,强烈要求把女儿“抓”起来;那位儿子打赏游戏主播4万元的父亲,最立即的诉求是要求游戏平台把钱退回来……
出生于小县城的我,很熟悉这样的人群,他们甚至离婚了会要求有文化有见识的亲戚给他带孩子——理由是自己带不好,亲戚带得好;他们也会经常要求学校和老师“打”自己的孩子——老师,孩子不听话你随便打。但潜台词是教育孩子的任务就交给你了!这类家长习惯了把所有责任都归因于社会、政府、可恶的黑心商人,可是却很少想一想自己少做了什么,做错了什么。
为了写这篇文章,一向不玩游戏的我,还专门去玩了玩王者荣耀,也找了很多玩家的文章来读。站在一个成年人角度公正地说,王者荣耀总体还算是一款在国家法律和道德框架以内的游戏,甚至在培养孩子的团队协作和团队精神方面还是有一定积极意义,这也是它深受欢迎的原因之一吧。如果不是针对未成年人群的话,个人觉得这款游戏并没有什么不好。
问题根源最主要还是家庭教育的缺失。如果家庭教育不改变的话,就算国家禁止了网络游戏,那孩子也一定会沉溺于其他的不好活动,所以不是禁止消除而是选择和自律,这才是解决沉溺网游的关这些家庭最缺乏的,不是防沉迷系统,而是家庭教育的基本知识。
所有的防沉迷系统我看了,其本质其实就是游戏分级制,跟我们一直呼吁的电影电视分级并不二致,作为一个企业,作为一款游戏的出品方,能够推出游戏分级制,已经尽了本分,也是对自己的制约,就像烟草商要在烟盒上印刷“吸烟有害健康”一样,商店不出售酒精饮料给未成年人一样。
但这个防沉迷系统并不能真正让孩子们不沉迷。因为它实行的是他控,而不是自控。孩子们要成为诱惑的主人而不是仆人的真正核心方法,是培养自控力。
对于不同年龄阶段沉迷于网游的孩子我们应该有不同的策略和方法,在咨询中我对家长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不是你的孩子不好管,是你管理孩子的方法落后了,你对孩子的教育没有跟上孩子的心理发展,现在是孩子跑到你的教育的前面,所以你才会感到对他所出现问题束手无策,没办法解决。家庭教育一定要走在孩子的前面,家长的教育方法也一定要与时俱进,随着孩子的成长而进步,而不是一层不变。一层不变的教育早晚会出问题。这点我是最深有体会的。儿子也一直喜欢玩游戏,从小时的4399儿童小游戏,到大一点的单机游戏,再到现在的网络游戏,我对儿子游戏管理也在随着他年龄的增长不断改变和升级。
在很小的时候我就给他制定了玩游戏的三个原则:第一,不影响身体;第二,不影响学习;第三,不能只玩游戏;前两条从来不曾改变,第三条随着年龄有变化。小的时候是内容健康,不玩色情暴力游戏,后来随着儿子年龄渐长和我在对游戏的界定上存在一定分歧,同时他自己也有了一定自我甄别能力,一般不会主动涉及色情暴力就调整为现在的不能只玩游戏。
对于学龄前的儿童我们可以采取事前约定+绑定选择的方法。
将游戏的时间和内容都和孩子提前约定好,比如以前我对儿子玩游戏的要求是:游戏只能是4399游戏上的小游戏,两个学习类游戏+一个自选小游戏,每次游戏时间不超过十分钟。孩子上了小学,随着孩子的心理成长,孩子的自主性也会越来越强,这种提前约定的管理模式会越来越失效,所以对小学段的孩子我们就必须要改进管理办法了。
我对这个阶段儿子游戏的管理办法是: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尽量多安排一些其他事情或者活动来减少儿子玩游戏的时间。平时儿子在做完作业的情况下玩游戏只要不超时我一般不会干预,但是只要学习成绩稍微下降或者时常假借老师之名说他有些退步,就会借故惩罚1-3天不玩游戏,周末的时候又尽可能带他出去玩,或者安排他做一些简单家务,鼓励他和同学一起出去玩等等。这样他玩游戏的时间就非常有限了。
对于中学阶段的孩子这招就不管用了,随着青春期的叛逆来到,孩子不会再像小学段那样“听从”我们的安排,这个时候周末带他出去玩或者安排他做其他事情,他会拒绝。所以现在对即将进入青春期叛逆的儿子采取了“民主契约制管理”,同时也是为了让他学会在这个年龄阶段必须学会的自我管理,为高中和大学的完全自律打下好基础。
民主契约简单说就是父母和孩子共同商议,在孩子完成玩游戏的条件时父母不再干涉孩子玩游戏,让孩子自由玩耍。双方达成共识后,以签订合约的方式来遵守执行。
最后我想说,每种教育方法都不是绝对的,要根据每个家庭的具体情况和孩子的性格特点。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对别家孩子好的有效的方法,对自己孩子不一定有效。
但是每个孩子对父母的需求都是一样的,对安全感、价值感、存在感的需求也是一样,在孩子需要陪伴的年纪多给予陪伴,在需要理解尊重的年纪给予充分的理解并尊重。同时牢记榜样的力量,父母时时以身作则,那么你孩子所遇到的问题就一定不是问题,做父母的也就不会在孩子出现问题时一个头两个大了。
至于父亲们我很想建议,如果你发现自己的孩子喜欢玩游戏第一时间不是打压制止,而是尽可能的了解,知道这是一款什么游戏,孩子为什么喜欢,然后设法和他一起玩。看似荒谬,实则智慧,因为孩子和你玩,你可以随时掌握孩子的动态,可以有节制,如果是和其他人一起玩就可能失控。
我曾经做过一个因为严重网瘾无法安心学习的孩子,就是通过和父亲建立亲密关系后让父亲在孩子学习的时候帮孩子打游戏,并且打的比孩子还好,让孩子慢慢回归到正常有序的学习状态,对游戏不再沉迷上瘾。
我们可以换种角度想:一个能够控制自己玩网游的孩子,就是一个有自控力的孩子,也是一个能够管理所有诱惑的孩子,也是一个将来必定有出息的孩子,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