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搜索中心
  • search

您当前的位置:
全讯官网-0008全讯注册>>智伴机器人新闻

  • 来源: 苍穹聆思眨巴眼
  • 作者:水晶cynthia
  • 发布时间:2018-05-02
  • 663次浏览

身为父母,我们习惯性地喜欢用我们的思维或观念去说教我们的孩子。一位从大山里走出来的父亲给孩子讲他们小的时候啊连米饭都吃不上,只能吃地里自己种的土豆、红薯、玉米等。结果孩子来一句“哇,你们吃得这么好!”一位生于五十年代的母亲给已成家的女儿讲她

身为父母,我们习惯性地喜欢用我们的思维或观念去说教我们的孩子。

一位从大山里走出来的父亲给孩子讲他们小的时候啊连米饭都吃不上,只能吃地里自己种的土豆、红薯、玉米等。结果孩子来一句“哇,你们吃得这么好!”

一位生于五十年代的母亲给已成家的女儿讲她们那时候的人有多勤劳多能吃苦,说现在的孩子们连家务活都不爱干。女儿来一句“你们那时候的人都勤快肯干,为什么还老说吃不饱饭买不起衣服鞋子呢?我们懒,但我们吃得好穿得好玩得好。”

一位做生意做得风生水起的父亲天天开着奔驰送女儿上学,“你看你们这年代多好,上学都是父母接送。哪像我们那个时候,得走好几公里或几十公里山路才能到学校,遇到刮风下雨就更难受了。”女儿来一句“真羡慕你们啊,每天可以和同学一起玩耍着去上学或放学回家。”还有一位父亲对儿子说“要是我们那个时候有你们现在这条件,我们个个都是大学生。”

两代人生在不同的年代,所经历的社会环境和条件不一样,所处的社会体制不一样,所追求的精神和物质的欲望不一样。五、六十年代吃的是大锅饭,人人都肯干,可还是维持不了一家人的生计,连柴米油盐都会互相借。在七十年代以前,孩子们温饱只能勉强,父母忙于农活,那时候城镇和农村的差距很大。农村的孩子们除了上学,放学后回家还得帮忙种地或做饭什么的,放假就更是得忙了。喜欢读书的孩子只能是偷空或晚上看书写作业,更不用说什么辅导课啊课外书啊什么玩具啊根本就是天外之物或稀有品。一年到头盼着的都是过年时的“富有”——吃的、新衣服都会有新鲜感。城镇的孩子考不上大学也可以进入爸妈的公司当个正式工人。那时候我们的贫穷与我们的勤劳没有关系,只是时代给社会条件的束缚。八十年代的孩子处于两个时代的过渡期,生活环境已有所改变。八十年代以前的孩子上学放学都是自己去自己来,家长根本顾不了孩子。对孩子的学习成绩追得不是那么紧,不会一门心思地念叨“你要考好的中学、重点高中、名牌大学……,不然……”。在九十年代后的孩子们已经到了丰衣足食的时代,学习条件和环境也已经有很大的提高。零零后的孩子们就更不用说,有的被比成了 “小皇帝”。他们根本就体会不到父辈们的缺衣少食或对读书上学的渴望,这两代人的思维或观念根本不在一条线上。零零后和一零后的孩子们除了上学读书,琴棋书画等兴趣爱好,家里根本不让孩子干点家务或农活。九零后的孩子们连地里的庄稼都不认识,更不知道什么季节种什么作物收割什么粮食。孩子们接触不了大自然的四季变化,农作物的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成熟收割或交易买卖等过程,感受不到土地的珍贵。

有人问孩子:“我们吃的米从哪里来啊?”孩子回答:“超市里。”“我们的衣服从哪里来啊?”“商场里”。 他们只知道所有的吃的用的玩的都是从超市或网上买来的。孩子们无法体会到劳动者的光荣或艰辛,我们和孩子完全在不同的感知下体验着不同的社会环境和经历。所以说,我们的过去式经历无法激励或说服孩子认识或明白当下优越的环境和条件。要想使孩子们珍惜或懂得当下富足的资源,我们就得随着孩子一起学习当下社会所发展的需求,满足孩子的好奇心,知道孩子心里的欲望,陪同孩子一起探索问题的答案。

随着时代的进步,科技的突飞猛进,我们做父母的也要顺应时代的进步不断地学习充实自己,不然和孩子的交流就存在问题。身为父母不是光靠一个身份就能引导或教育好孩子的,或者说靠讲道理或理论就能说服孩子的。得时刻知道社会的变化和社会的需求,还得学习掌握现在网络时代的工具或应用,用现在的知识或观点去了解孩子的思想或愿望。时代不会倒转,用我们的过去式感受是无法鼓舞孩子前进的,也是无法陪伴孩子人格成长的。不过,我们应该向孩子讲述我们国家几千万年的历史变迁或社會發展過程,学习从古代传承下来的优良传统和民族文化、地域文化,这是根深蒂固的文明。是值得任何时代的孩子们学习和继承的。

比如现在的礼节教育是很多家庭没有的。以前我们那时候(七、八十年代以前)家里来了客人,做了一桌子菜。父母陪着客人吃饭,孩子是不能上桌的,特别是不能先上桌或先动筷子吃饭的。现在不一样,菜还没上桌,有可能孩子就吃上了,完全没有尊友重礼的教育。让孩子从小就觉得家里唯我独尊,唯我最大。有的过于宠溺让孩子养成目中无人的骄纵性格。其实这种礼仪的传统文化还是要传承的,不能纵容孩子无视礼仪道德的尊卑。

身为父母,我们是否有深思过:“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我们从我们的父母辈或长辈那继承了什么优良的传统或品质?如今我们身为父母,我们又给我们的孩子或晚辈传承了什么家风或品德?”

现在父母们的重心也是偏向于孩子的学习成绩,什么培训班啊兴趣班啊特长班啊家教啊。只要条件允许就是全身心地投资在孩子的学习上,而忽略掉孩子的情绪或性格的变化。

某日一位年轻妈妈跟我讲,她的女儿刚开始很高兴上幼儿园。可最近因为她老公或婆婆指责孩子画的画不好,女儿就不爱去学校了。我问为什么啊?她说,每天女儿回家后就喜欢画画,结果她婆婆和老公看了之后就说孩子画的什么呀?她婆婆还说,没有某某小朋友画的好。结果她女儿就不喜欢画画了,早上也不想去学校了。我说,这么小的孩子管她画的是什么呢。不管她画什么总是她心里所想的,只是我们不懂而已。何必要较真指责她画的啥也不是,还和其他小朋友做比较,扼杀了孩子的天性,也严重打击了孩子的积极性,还会影响孩子判断一件事情的观点。

一日某妈妈带四岁左右的儿子出去逛街,回来后孩子画的全是鞋,形形色色、五顏六色。这位妈妈不解,但还是表扬了孩子画得好。某日又出去逛街,这位妈妈蹲下来给孩子系鞋带,她无意中一抬头用孩子般的高度去望了下街上的行人,她立马就明白了为什么孩子画的全是鞋了。这就好比我们听不懂鸟语一样,每一个孩子的心理世界都是鸟语,有他的意义,只是我们没有听懂。所以,身为父母如果用孩子的眼光或从孩子的立场去看孩子的世界,自然就读懂了孩子的内心。

黄女士有两个女儿,在老二还没出生之前我问她:“你说,等你有两个孩子后你会不会偏心?”她说不会,会同样对待。可在小女儿大约两岁以后,她的偏心就开始出现了。她总说小女儿乖巧、贴心,会撒娇,说的话特别暖心。大女儿叛逆、不服管教,现在大了都不和她交流了。她的大女儿出生后是放在老家给老人带的,到上学后才回到她身边。小女儿出生之后为了弥补当初未照顾大女儿的缺憾她就一直把小女儿带在自己的身边。她现在就觉得小女儿和自己很亲近,说话特别贴合她的心。大女儿就不一样,从回到她身边的最初女儿都离不开她婆婆。后来慢慢地时间长了大女儿才和她比较亲近,偶尔说说悄悄话,可让她总觉得母女俩有种隔阂。现在大女儿已经五年级了,母女俩经常为写作业的事发生分歧。她问女儿为什么老拖拉着不能早点把作业做完?女儿回答说,我要是早做完了,你就会给我安排别的作业做。如今女儿又迷上了用手机看小说,她批评指责孩子影响学习。可孩子根本不听她的,偷偷地背着她看小说,弄得她只好把手机收了。她在女儿的手机里看到女儿和其表姐的聊天记录,才知道女儿好多话都不跟她说了。另外基于她对大女儿的管教态度,小女儿就经常会跟她告状说姐姐不写作业,在家看电视或玩电脑。渐渐地大女儿就对小的心生厌烦,姐妹俩经常争东西互不礼让。                                另一位是两个孩子的爸爸。他也说,现在的孩子跟以前的我们不一样,一点都不懂得礼让。他给小儿子买箱牛奶,大女儿就会要,而且要一模一样的。他给小儿子买件衣服或买双鞋,那必须得给大女儿买,不然回家后大女儿就会闹。小的也是一样,而且还会比较价格是不是一样的。          还有一位两个孩子的爸爸是这样对待孩子的。他说他比较偏心小女儿。两个孩子在一起发生矛盾了或者小女儿哭了,他就会批评或教训大儿子。不管是不是大的不对,从来不会责怪小女儿。还有一对夫妻,为了弥补对大女儿的亏欠,把一套房子的产权证加上了女儿的名字。我說,你們既然生了兩個孩子就不存在虧欠的說法。他們說,要是沒有小的,所有的財產都是大的。现在小儿子也有几岁了,他们夫妻俩说起来还是一个劲的夸小儿子乖巧、听话,小的比较安静。

想想以前我们那时候,家里三、四个孩子或更多的。父母顾不了,就是大的照顾小的,小的一天到晚就像拖油瓶一样粘着大的到处跑。大的也成了习惯,认为照顾弟弟、妹妹是理所当然的事,自然就在心里形成了责任感。小的出了错,大的自然要受罚,大的也不会觉得理亏,也不会责怪小的连累自己捱打或受罚。

可现在的社会状况或家庭观念,让老大不会再有这种“孔融让梨”的效应。一旦父母偏心老二,就会让老大产生错误的观念:“父母是不公平的,父母是不讲理的,父母是无法沟通的。”从而产生叛逆行为,不愿意和父母交流自己的思想了。所以,身为父母不能再用以前的观点对待两个孩子在生活中或做事上的对错,要黑白分明地指出谁犯了错谁就得纠正或受罚,就得向另一个道歉认错。父母对待两个孩子的态度就直接影响两个孩子的相处关系或手足情谊!也会影响两个孩子的人格成长。

有的父母在管教孩子时不会从检讨自己做起。比如自己喜欢抱着手机或平板玩游戏或追剧,却在不停地吆喝孩子要认真学习。甚至于有的孩子邀请父母陪自己玩的时候,父母仍舍不得丢掉手上的手机,扔一句:“你自己玩,等一会陪你。”由此夫妻之间发生争吵,妻子说丈夫周末也不陪孩子出去走走,丈夫埋怨妻子不理解自己工作的辛苦,好不容易休息一天。有的父母喜欢三朋四友在家里或茶馆打麻将,把孩子送到培训班或请个家教老师就认为是对孩子负责了。当某一天孩子终于反驳父母时:“你自己一天到晚玩手机,凭什么要求我不玩游戏。你自己天天打麻将,凭什么要求我写作业背课文?”有的父母没有意识到自己的问题就会来一句:“你小子不得了了,管起老子来了。……”后面再来一堆理论进行说教。如果是这样就是过去式的教育方式,现在的孩子是不吃这一套的。他认为我和你们是平等的,你们能玩,我也要玩,否则你就没有资格说我。不像我们那时候,父母说一句话,做儿女的是不能吱声的。也就是“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的说教。                                            现在身为父母如果不用知识去了解孩子的心理变化,是很难琢磨孩子的思想变化的。曾有一个孩子对他妈妈说:“凡是要求子女成龙成凤的父母,自己肯定不是龙凤。”

有一次七岁的侄儿拿出他正在学的英文图书,点着一个单词问我会读吗?我读出来了,他竟然来一句:“哇,你还会读英语。哈哈。”又试了我几个单词才相信我,在侄儿看来我会读英语单词让他很意外。现在的孩子对新科技的接受程度也比我们想象的快。当我们拿到一部新手机时总要折腾几天才把里面的功能或软件摸索清楚。可一个三、四岁的孩子随便拿到一部手机或者智伴儿童机器人玩得到一会就能随便打开,而且玩得比大人还嗨。所以,我们身为父母也要和孩子一样,要向前看,跟着孩子一起学习,让自己的思想和观点成为孩子时代的现在式。只有父母的思想和眼界拓宽了,才能引导孩子理性地看待社会上的各种现象,辩证地做出分析或判断,形成正确的生活观、价值观。

只有父母的知识跟上了社会的变化,才能和孩子有积极友好的交流。父母积极乐观地对待事物的观点或态度也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的思想和性格的形成,从而使孩子形成自己的人生观和世界观。“道理说的再好,不一定就把人生过好了”!某高中生对其父母说。

父母的行动就是孩子最好的引导。我很喜欢这句话:“父母坚持学习,孩子积极向上。”!


 
售前咨询热线
13022819866
qq咨询热线
410402528
top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