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全讯官网-0008全讯注册>>智伴机器人新闻>>育儿课堂
- 来源:妈省理公
- 作者:盛豫
- 发布时间:2019-03-14
- 318次浏览
【本文为妈省理公公众号原创,作者盛豫。】在一次大数据峰会上,马云语出惊人地说:当今社会,如果我们继续用以前的方法去教我们的孩子记、背、算这些东西,而不是让孩子去体验、去玩,不让他们去尝试琴棋书画,那么我可以保证:三十年后这些孩子找不到工作,
【本文为妈省理公公众号原创,作者盛豫。】在一次大数据峰会上,马云语出惊人地说:当今社会,如果我们继续用以前的方法去教我们的孩子记、背、算这些东西,而不是让孩子去体验、去玩,不让他们去尝试琴棋书画,那么我可以保证:三十年后这些孩子找不到工作,因为他们无法竞争过未来的“人工智能”!
过去的几百年我们把人变成了机器,但很快我们会把机器变成人。过去的两百年是知识、科技的时代,未来一百年是智慧、体验和感受的时代。机器可以储存知识,但它们无法拥有我们的智慧,智慧只能靠体验得来。
未来,大数据、机器人将把人类知识领域的事全部做完,而人比机器高级的地方就在于我们有感情有温度。我们会爱、会审美、会感受,有高级智慧,能搞发明创造。
我们看到,把apple打造成世界顶级品牌的史蒂夫·乔布斯,就是以apple对人性与审美的思辨,将极简主义审美与人本思维结合,基于人的内在感受去寻找极致的形式语言,从而给apple用户带来愉悦的精神享受。
学习过东方禅学的乔布斯知道:一个人做任何事,其实都在展示他内在的天性,而这就是人存在的目的。在乔布斯看来,apple产品光有科技是不够的,科技要与人文、人性相结合,才能让用户在内心为之歌唱。所以,乔布斯就是以人的体验与审美为基础,把apple做成了人见人爱的产品。因此,要想孩子成为一个快乐的、有创意的人,就是要让孩子会体验、会玩!
如果一个人觉得活着很快乐,很有趣,那便是一种享受,这样的感受对孩子的智力及人格发展都非常重要。其实看一个孩子发展得好坏,就看ta从生活中得到的快乐和自我满足是多还是少。如果孩子不能高兴地玩耍,ta就会缺少快乐的感觉,那么ta成长的意愿就会变弱;相反,如果ta总是可以自我满足、自娱自乐,那么ta就会觉得活着很美好,也就能成长得更好。
懂得玩的人,他的学习、工作与生活都会是有趣的。而不懂得玩的人,常常显得乏味无趣、没有生命力。并且,当机器在未来真的取代了人类大部分的工作,那些不懂得“玩”的人又该拿自己一生的时间做什么用呢?
01.玩耍是孩子的使命
玩耍,是一个人最自然的本能,也是孩子的使命。儿童的学习,大部分是从玩耍中产生的。可是,在物质环境非常高科技的现代社会,孩子们反而不会玩、不懂得如何玩耍了,而父母们似乎也不清楚玩耍对于孩子一生的发展有何重要意义。
心理学家鲁宏(alexander lowen)认为:
人的个性,像树的年轮,是一圈又一圈地发展出来的。
婴儿的一圈,代表爱和享受;
孩童的一圈,代表创造与幻想;
少年的一圈,是玩耍和嬉戏;
青年的一圈,是情爱及探索;
成人的一圈,则象征着现实与责任。
这些年轮一圈一圈地发展,按时间有一定的发展顺序。在理想的成年人的个性中,应包含以上提到每一种特质。但如果其中有一圈甚至几圈年轮因为某些原因被破坏了,那么这个人的个性就会负伤,不能完整。
在这些年轮中间,最容易失去或被压抑的就是玩耍和嬉戏的那一圈。这是因为孩子一旦开始上学,我们的家庭和学校都不再鼓励孩子玩耍,而成年人在教育孩子时,也往往会把自己身处的现实与责任的那一圈,过早地套到孩子身上。
然而,孩子就是通过玩耍来提前对人生进行彩排的。没有玩耍能力的人,在未来的成长道路上,会缺少很多乐趣,甚至会变成死板木楞的成年人。
心理学家约翰.蒙尼(john money)做过一个有趣的研究。他观察到未成年的小猴,喜欢互相嬉戏打闹,你追我逐。然后他把一部分小猴放到较小的笼子中,不让它们拥有玩耍的条件。随后蒙尼发现,那失去了游戏机会的猴子,长大后都变得十分木讷,有些甚至失去了求偶及生育小猴子的本能!
幼猴玩耍的行为,蒙尼称之为“彩排期”。人也一样,没有经历过“彩排期”的孩子,也会变成木讷的成人。那些从小就是乖孩子,只知道读书没有玩耍的孩子,长大后极可能成为一个不开心的成年人。
02.让孩子“自主玩耍”!
发展孩子的智力、培养孩子的创造力,很重要的一条途径就是让孩子进行独立的探索。
孩子的天性是好奇的,放手让他们自己探索,他们就会自己去观察和研究外部世界:一块大积木放在比它小的积木上会出现什么情况?如果我这样踢球,球会跑多远?为什么石头不会向上滚?
所谓“自主玩耍”,就是不做任何内容或形式上的安排,孩子想玩什么就玩什么,想怎么玩就怎么玩,没有好玩的东西和活动的时候,发呆也可以。
什么是孩子“自主玩耍”的能力?就是有人陪自己玩的时候可以玩得很high,没有人一起玩的时候依然可以自得其乐。
自主玩耍不仅使孩子了解自身和世界,也帮助他们探索自己的兴趣,培养自主感和自信心。在自主玩耍中,孩子总会遇到需要解决的问题,由此就可以学到解决问题的灵活性和耐心。
美国教育学家约翰·霍特如此阐释“自主玩耍”对孩子了解和掌握世界的重要性:
如果能让我们看看孩子的思维,看到他们的思维中有哪些缺口最需要填补,那么我们就可以去填补那些缺口,但这是不可能的!
我们看不到孩子的思维是什么样子,哪里变形了?哪里是不完整的?我们无法跟孩子对世界的理解直接接触。但是,在由好奇心引导的自由玩耍中,孩子想玩什么就玩什么,想怎么玩就怎么玩。于是,他们思维中的那个缺口,就在这个过程中被填补上了。
约翰·霍特的这个认识也解释了“为什么孩子的兴趣总是阶段性的?”一些家长担心自己的孩子没有长性,缺乏专注,但事实却可能是孩子已经把自己思维中的某个缺口补上了,觉得没必要再继续玩同一个游戏或玩具了。
所以,如果有一天你发现孩子独自拿着一本图画书或一个玩具自言自语,这正是孩子在享受独自游戏的乐趣呢。请别打扰ta,更不要笑话ta,因为这样的自娱自乐正是孩子独立玩耍的开始!
03.父母如何辅助孩子更好地玩耍?
(1)让孩子知道你在ta身边
作为家长,定期让孩子知道你就在ta身边!同时,让孩子在自己的视线范围内,也是为了保证孩子的安全。一般情况下,孩子在地上游戏,家长可以静静地呆在孩子身边,或者坐在不远的沙发上看看书,一起共度美好的时光。
通常,孩子处于成人的陪伴之下,注意力都会比较集中,也会感到很安心。在此过程中家长若能在孩子需要回应时,给予孩子积极的鼓励和肯定,就更有助于孩子建立良好的专注力,孩子能够更加开心、积极地玩耍。所以,陪伴但不打扰,是对孩子最好的爱护!
(2)陪孩子一起玩的时候,让孩子作主
当家长陪孩子一起玩耍的时候,可以让孩子选择玩什么,怎么玩,即便正确的玩法不应当是那样的,家长也可以跟随孩子的脚步。
例如,同孩子一起散步的时候,不管孩子喜欢什么:水坑、树叶、小虫,给他们机会去探索。有时孩子的兴趣对家长来说可能相当奇怪,你也要接受。学会把自己的期望放在一边,让孩子以自己的方式去活动,去探索这个世界,才是陪孩子玩的最好的方式。
(3)如实描述,不评价
创意是自我表达的最高形式。无论对成人还是孩子来说,创造的过程总是比创造的结果更重要、更有满足感。
一位画画的朋友说,从他拿笔画画的那天起,就没有厌倦过绘画,因为自由和富于创意的表达带给他无尽的愉悦和满足。自由表达可以带给孩子最大的满足感,创造性体验可以帮助孩子表达、宣泄并应对他们自己的感受。
作为成年人的家长,对事物已经有了一个比较固定的看法,但孩子对世界的观察还在形成中,给他们自由,让他们异想天开,他们就会做出意想不到的东西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一个可以自由表达的孩子,就是一个小小艺术家。
(4)“玩耍”无处不在!
孩子玩耍的对象常常不仅限于玩具,生活中其实有很多事情不用特意区分什么是玩,什么是学习,什么是工作。 “玩耍”可以无处不在!比如,家长可以让孩子多接触一些家务,让他们看到做每件事情都有一个完整的过程;带孩子出去玩,从制定游玩攻略到收拾行李,条件允许的话也可以让孩子参与进来。
孩子的成长是一个社会化的过程,他们理应在生活中玩耍和学习。或许家长会费心用高大上的玩具教孩子认知颜色和形状,但其实对他们更有助益的是与生活中以及大自然里各种事物的“亲密接触”。
因此,作为家长你可以带孩子:
到购物中心去,看到任何好玩新奇的东西,都可以拿来观察一番;
去品尝你们从未吃过的食物,然后一起慢慢拒绝美食;
到农贸市场或超市去,闻不同水果和蔬菜的气味,观察它们的颜色形状;
到一个你们从来没有去过的地方,留意这个陌生环境里的各种细节,让孩子发现ta喜欢的东西;
到游乐场转转,把想玩的都玩一遍;
到海边去玩沙子,堆模型;
到公园或大自然里走一圈,尽情享受大自然的缤纷色彩和各种自然的气味;
去看画展,听音乐会;
一起散步或远行,光脚在泥地或草地上走一圈;
一起画画,画出自己看见的或者想象中的事物;
一起唱歌,让孩子试着编一些充满想象力的歌曲,比如“我是一只树上的苹果,……”
一个有生命力人,其创造力与ta的好玩以及ta对生命的好奇是息息相关的;而一个将生命看得过于严肃,毫无“玩的兴致”的人,几乎都是身心不怎么健康的人。
所以,一个会玩的孩子将会成为一个更聪明、更快乐、更有创造力的人,同时ta也会更懂得享受生命!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