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全讯官网-0008全讯注册>>智伴机器人新闻>>育儿课堂

  • 来源:美玉心灵树洞
  • 作者:张瑾
  • 发布时间:2018-05-17
  • 596次浏览

好了啦!我承认,这次是我的困惑和焦虑……我家小姑娘:晓晓,刚满10周岁,小学四年级。当年,4岁半才让她上幼儿园,只上两年,也没上学前班,直接上的小学,更别提什么特长班、兴趣班、补习班,统统都没有上过。唯独,从二年级开始一直在学长笛,我这没啥

好了啦!我承认,这次是我的困惑和焦虑……

我家小姑娘:晓晓,刚满10周岁,小学四年级。当年,4岁半才让她上幼儿园,只上两年,也没上学前班,直接上的小学,更别提什么特长班、兴趣班、补习班,统统都没有上过。唯独,从二年级开始一直在学长笛,我这没啥高雅志趣的人,并没有什么音乐素养,她爹吧,偶尔听下音乐,也就“班德瑞”级别而已,说明并非家庭环境熏淘。当时,晓有个好朋友,一直在学长笛,晓也就主动跟我说也想去学,就这样一直学现在,在校外跟老师学专业课,后来进了学校的管乐团。

事情是这样的,长笛老师与我联系,建议把孩子入门级的长笛换成更专业一点的,为了年底孩子更好地通过长笛5级的考试。我心想那就换呗,纯银笛头的专业长笛,近2万人民币,如果更换了以后,还是想孩子能一直学下去,毕竟掌握一门乐器,不断提升音乐素养,对孩子也挺好的,只是,这可不再像以前,就是学着好玩了,我觉得还是慎重些,决定跟她聊聊,问问她:还愿不愿意一直学下去,考级也是一路考下去?

我得到晓的答案是:“妈妈,那我不想学了。”我问她为什么?她似乎并不想跟我细聊,并表现出不耐烦。心想:孩子一定有她的理由,也别逼她了,在孩子有情绪的时候,不能逼孩子谈他们不想谈的事儿,看来,这事儿还是先缓一缓吧。

嘴上说着“先缓一缓吧”,其实,谁都不知道,内心掀起了狂澜。

之前,晓已经通过了专业三级的考试,有时偶尔也会说:“妈妈,我吹一段笛子给你听吧……”平时,更是积极参加学校管乐团的排练和演出,我就以为,她是喜欢吹长笛的,前不久,还被她的专业课老师,推荐去参加香港一个音乐节的选拔赛,说实话,我的内心多少是有些优越感的,心想,我这个大老粗不懂音乐的妈妈,居然有一个喜欢音乐的孩子,很是骄傲与欣慰。所以,当晓说出她要放弃时,上面的这一切美好,似乎立刻幻灭了,于是,我真的开始非常焦虑,没事总想着这件事,说“崩溃”有些夸张,但是感觉,就在那边缘了。

作为一位心理学准专业人士,每每有情绪来袭时,我不能让其一直深陷其中啊,在郁闷了几天以后,我决定好好思考一下:“我究竟怎么了?这个焦虑在说些什么?”

最终,我终于想清楚了,为什么孩子放弃,我会崩溃?因为,那个焦虑后面,是我对孩子平庸的深深恐惧……

一直以来,晓没有学过任何兴趣班、特长班啥的,说白了,妈妈们、亲友们问起来的时候,似乎没有任何可以炫耀的资本;好不容易会吹个长笛,还放弃了。(天啊,晓居然变成我可以装点脸面的工具,太令人汗颜。)

其次,在我的观念里,女孩子就是要精通“琴棋书画”,(看看多可怕,我自己一样乐器都不会,却在苛求孩子)。如果,晓将来可以把长笛作为她的热爱,等她长大后:亭亭玉立、长发及肩,一袭白色长裙,立于舞台中央,多么超凡脱俗、优雅高贵!而晓的放弃,就等于把这个美丽梦想彻底撕碎了。我在晓的身上,寄托了我自己对完美女性的期许,也就是说:我自己没有做到的部分,外包给了女儿。我真正的担心是:晓将要沦为一个平庸的,没有任何光彩的人……

在我的心里,没有任何特长的人,就是失败的人、就是loser;没有任何特长的人就是粗鄙的、没有生活情趣的人,终身将过着浑浑噩噩、无趣的生活,没有人喜欢,没有朋友……没有特长的人就是没有价值的,没有价值就是不值得爱的。

我完全忽略了,无论是名人还是身边的人,那些让我们喜爱并且愿意亲近的,并非完全是那种十项全能、光彩夺目的吧,我们倾心的:是他们的真实与善良,是他们的人格魅力,而并非百分百因为他们做了什么。

一个真诚善良的普通人,拥有着让自己幸福快乐的能力,也因此感染着周边的环境,我想,这才是最优雅的高贵吧,我希望晓成为这样的孩子,她的幸福与快乐,只有她自己说了算,而非在我们的逼迫之下,成为装点父母门面的工具。

写到这里,泪目了,为自己的虚荣,差点伤到孩子。同时,也有一点点庆幸,没有在自己都没有想清楚的前提下,仓促做什么决定。“没有特长的人就是没有价值的,没有价值就是不值得爱的”我也意识到,最深层的原因:还是我对自己平庸的恐惧与不接纳,并且把这份恐惧与不接纳投射给了晓。

我这么简单粗暴的单线思维,把我推向了失望的悬崖,也差点把晓逼上困境:因为,传统思维里,不是教育我们要坚持吗?人都是有惰性的,学习乐器,学习很多知识和技能,就是要反复练习,本身就是枯燥的,孩子该逼还是要逼的,不打不成材啊!

讲真,我不是没有犹豫过,不是没有想过:是不是再让晓坚持一下?这让我想起自己很喜欢的主持人:董卿,她的成长经历,想必朋友们已经很熟悉了,她有一个狼爸,对她严厉异常:不准买新衣服,不准照镜子,每天要练多久的字,每天要看多久的书,不达标就严惩!

高中开始,假期就必须出去勤工俭学等等……也就是说:当年,作为一个孩子,她压根没有玩耍的时间,过着超负荷的生活,以至于董卿在一次采访她的节目中,哭诉:甚至觉得自己不是爸爸亲生的。

当然了,你可能会说:如果不是这样严厉的爸爸,哪有今天的董卿。没错,今天的董卿,才华横溢,腹有诗书气自华,光彩照人,这些都是她以失去童年的快乐为代价换来的。没有对错评判,如果你也希望孩子卓尔不群,成为特别杰出的人物,失去童真欢乐,那就是必然,也是必须要承受的,这只是一种选择而已。

真正的坚持、永不放弃的美德,是基于自己对所做事情发自内心的钟爱,而非迫于外界不得不做的压力与惩罚,如果是这样的坚持,我宁可不要。我不希望晓为了所谓的标准,而失去自我判断,变得盲从,成为一个没有自主性的人。

后来,跟晓去外面吃她爱吃的披萨时,母女俩走在路上,有说有笑,我见气氛不错,就问她:(母女对话如下:)

妈:“晓,可不可以告诉妈妈,究竟是什么原因不想再去学长笛了呢?无论什么原因,妈妈都能理解。”

晓:“没啥,不想学了呗,因为,又是专业课,又要排练,我都没有时间跟小伙伴一起玩了呢。”

妈:“哦哦,原来是这个原因啊,确实,跟小伙伴玩,也是一件特别重要的事情。”

晓:“对呀,我在学校就想着抓紧时间把作业写完, 就是为了能和小朋友多玩会呢。”

妈:“这样啊,明白了,晓晓,那你可不可以告诉妈妈,那你当初为什么要去学呢,而且还学了那么久了已经?如果就这样放弃,有些可惜。”

晓:“当初就是觉得很好玩啊,很新奇,没啥。现在,要练习那么久,还要排练,太占用时间了,我就是不喜欢那种,还要布置作业的兴趣班,我喜欢学校的化学兴趣班,也喜欢物理兴趣班。对了,妈妈,悄悄告诉你:我最喜欢的课就是科学课和美术课。”她在说自己真正喜欢的东西时,我留意到:小家伙摇头晃脑,满脸的神采,开心极了。

妈:“嗯,了解了,那我最后再问你一次,真的决定不学长笛了?”

晓:“决定了,妈妈。”

妈:“好的,妈妈尊重你的决定。”

母女俩结束完对话,走在傍晚的夕阳里,街景被镶上金边,一切都是那么美丽动人,我仿佛也从那个焦虑无比的情绪里走了出来。

如果,你问我:“面对孩子无法坚持,想放弃,无论是学习还是其它,怎样才能不焦虑?”其实,非常简单,请你诚实地问问自己,这个坚持,是你的需求,还是孩子的需求。就好像我,想让晓坚持学长笛,是为了装点我的门面,让晓替我完成对完美女性的追逐与梦想,那不是孩子的需求,孩子不该替我背负。

有位心理咨询师写了这样一个案例,他有一位来访者,称其5岁的儿子,只要一看到书就开始呕吐,非常不适。当时,咨询师拿出孩子最喜欢的奇趣蛋(一种巧克力加小玩具的组合),还有一本孩子读的绘本,只见那个孩子兴高采烈地跑到客厅,一边吃着巧克力,一边津津有味地看起书来,并未见呕吐的现象。

孩子妈妈惊讶坏了,情况是这样的:

孩子妈妈非常重视儿子的早期教育,从婴儿期起就经常陪孩子做亲子阅读,刚开始是读一些简单的儿童绘本。后来,在一篇育儿文章上看到,别人家五岁的孩子已经开始读唐诗宋词和世界名著了,考虑到不能输在起跑线上,也决定要给孩子挑选有营养、有难度、高质量的名著滋养孩子。她又在某育儿书上学习到,让孩子一边用手指点着字,一边读,有利于孩子识字。于是,每天睡前,她都逼着孩子用手指点读四大名著一个小时。结果,神童培养计划刚刚进行了两个月,把自己累得不轻的同时,孩子反而出现了看见书就恶心呕吐的症状。

看到了吧,读四大名著是孩子的需求还是妈妈的需求,答案已经很明显了吧,咨询师什么都没有做,他只是在一开始,以实际行动让妈妈看到,什么才是孩子真正的需求。

如果晓真的喜欢长笛,那她一定会跟我,像说起化学兴趣班一样,兴致盎然,孩子刚开始是对什么都新奇,可以多尝试,如果两年多的坚持,(时间并不短)她还没有爱上,说明不是真爱,孩子最诚实,不会矫饰自己。

喜欢什么、厌弃什么,是该坚持还是放弃,孩子心中自有定论,长此以往,他就会知道如何追随自己的内心,清晰自己要的是什么……

我相信,她有自己喜欢的事情,大千世界,等着她去一一探索,找到了,不用我说,她自然会去坚持,并且一定会乐在其中……为什么孩子放弃,父母会崩溃?说来说去还是因为你对孩子的期待,是期待他完成你没有完成的梦想,成为你想成为的人,那如果孩子选择放弃,就等于拒绝了你,等于拒绝帮你实现梦想,梦的破碎,谁都会崩溃啊。

请让孩子承担起自己幸福生活的主宰吧,看清这个界限,我们就会平和很多……

在对待孩子做抉择的时候,需不需要坚持,并不是父母说了算,请尊重孩子自己的选择。我知道,你一定会说:“哪个孩子不爱玩啊?孩子还是需要大人引导吧,如果,任由孩子的性子,那岂不是一事无成?”说到底,我们所有的决定,还是因为对平庸的恐惧。

如果,你想要孩子拥有自由自在的童年,那就要接受ta将来只是一个快乐知足的普通人,如果,只是你想让孩子杰出而优秀,那么就要承受孩子被逼迫,失去童真与自由的痛苦。同时,看清楚,成为更优秀的人,是父母的需求还是孩子自己的需求?没有对错,只是选择而已,而这一切都建立在对孩子的尊重之上,孩子就是孩子,他们不是还没长成的半成品,他们是缩小一点的独立的人,有自己的人格、喜好与尊严。

愿每个孩子,都可以看自己爱看的书,做想做的事情,成为自己的主人,拥有喜怒哀乐自己可以主宰的、最丰富多彩的一生。本期的智伴课堂就结束了,谢谢您的收看!


 
售前咨询热线
13022819866
qq咨询热线
410402528
top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