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搜索中心
  • search
    最新推荐

您当前的位置:
全讯官网-0008全讯注册>>智伴机器人新闻>>媒体报道

  • 来源:中国青年网
  • 作者:高蕾
  • 发布时间:2018-05-15
  • 661次浏览

在去年高考前最后一个寒假,成都市第二十中学校的高三智慧教学实验班并没有像有些学校高三一样实施“备考生只有几天假期”的“潜规则”。相反的,以智慧教育系列产品为载体,成都二十中老师和学生约定在线学习任务,制定了因材施教的学习巩固训练,给备考学子

在去年高考前最后一个寒假,成都市第二十中学校的高三智慧教学实验班并没有像有些学校高三一样实施“备考生只有几天假期”的“潜规则”。相反的,以智慧教育系列产品为载体,成都二十中老师和学生约定在线学习任务,制定了因材施教的学习巩固训练,给备考学子留足了假期。在其后的开学摸底测试中,二十中的智慧教学实验班的成绩表现亮眼。

人工智能助力传统课堂

尽管人工智能+教育的风已经吹了好几年,研究教育信息化的文章也是汗牛充栋,但是成都市第二十中学校先驱式的探索,正在以高效的成绩,成为成都教育信息化建设的一张名片。

早在2016年,成都市第二十中学校就联手科大讯飞,引入智慧教育系列产品,启动了“智慧校园”试点工作。据成都第二十中姚主任介绍,学校把智慧校园整体方案作为顶层设计来做,其中智慧教学是重中之重,方案集智慧管理、智慧环境为一体,搭载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技术,打造了具备“人工智能+教育”思维方式的高效课堂。

经过两年多时间的实践,成都市第二十中学校已经在教育信息化建设方面摸索出了一些经验,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尤其是在智慧课堂与大数据精准教学方面,以科大讯飞为核心的常态化产品应用已经比较成熟。

现在,成都市第二十中学校以科大讯飞“智慧课堂”为载体,老师通过课前的微课分享,帮助学生完成互动预习;在大数据的分析下,老师精准分辨哪些是课中需要重点研究的知识点,展开有的放矢的教学。同时,在个性化教学方面,通过大数据技术,老师能详实地采集到学生日常学习和完成作业过程中产生的数据,制定每个学生的个性化教学方案。

该校副校长刘利军表示,“以前教师工作要凭经验做事,传统班级授课也比较难关注到每个学生,而人工智能与教育相结合,恰恰能精准地解决很多个性化的教育路径等教育问题。”他认为,“在智慧教育产品的辅助下,教学模式、教学理念正在发生变革。以批改作业为例,目前信息化的应用打破了很多的时间、空间限制,让老师利用了零碎时间,同时也减少了简单重复工作的时间,为老师减负增效,同时提升了教学的效率与质量。”

ai教育:一线教师的亲密战友

一线教师对这类创新教学模式的变革感触更深。二十中教师孙一回忆道,“在上世纪90年代,那时候市面上没有太多参考书,家庭作业需要老师抄写在黑板上。而后成堆的作业,老师需要挨个批改,手动登记在花名册上 。”他笑言,“在那个年代,谁掌握更多的信息,谁就能取胜。”而后90年代末,国家推动多媒体课件,老师逐渐接受新的东西,也学会在海量的网络资源中做甄别、嫁接,“但是这块的教学反馈策略是没有发生什么本质变化的,依然是手动批改,人工分析统计。”

直到科大讯飞智慧教育产品的应用,孙一老师表示最直观的变化有两个,“一是大量体力劳动转入脑力劳动,以往,进行几百份考试样本的分析需要耗费巨大的人力资源,现在拍照上传就可以实现自动批阅,生成每个学生独有的学情样本,设计下一步教学,调动学生思维;二来,教师从搜寻信息者变成了海量信息的甄别者,实现高效快速的因材施教,使得教学内容匹配不同层次的学生。”人工智能在教学和管理过程中间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给教师和校长等做辅助或者决策性的分析。

更具体而言,不同学科有不同特点,目前成都第二十中学校引入的这套智慧教育产品的不同功能可以满足不同学科的需求。“比如大数据整理和反馈技术对理科非常有用;而对于需要表达观点和主张的文科,强交互机制就产生作用了;需要大量材料支撑的学科,电子课本能实现富媒体的教学,通过教学资源的导入,实现组合利用。”

强互动模式 教育更有生命力

这种令人欣慰的教学方式改变不仅仅是针对教师,事实上,“这一代的孩子都是信息化背景下长大的,他们对智慧教育产品的适应能力比老师都快,甚至因为媒介的趣味性,他们表现出了非常积极的学习热情。”孙一他们甚至做过一个朗读作业的数据收集,“因为积分机制的趣味激励,排名最高的孩子,读了13遍。”

同样,以背单词为例,传统督促学生背单词的方式,无外乎两类:一是天天安排听写,二是学生之间相互监督,互相学习。“但现在市面上有很多商业化的记单词app对学生心理研究做得很好,我们尝试将这些app引入到科大讯飞的学生平板里,我们惊喜地发现学生的单词学习变得动力十足。

这个过程中,他们也发现,敢于提问的孩子也多了,“在传统的课堂上,有些孩子比较害羞,或者因为怕被同学嘲笑,不敢举手提问,但是有了这个平板,完全地打破了场景化的限制,晚上12点都还有学生积极跟老师在线沟通。”同为二十中化学老师的方婕颇为感慨。

如今,课堂之外的时间,学生甚至在智能平板上开始玩起了学习pk游戏, 也通过班级空间去表达自己。对于这些交流的变化,孙一和方婕都捕捉到了,“我不能要求所有的孩子对我开放他们的qq空间,但是通过‘课堂空间’,他们有一部分情绪是可以转移到教学环境中来,反而给了教育工作者关注和引导孩子个人发展的一个最好契机。”

他们均表示,在教育方面,“以前我们想得更多的是这部分内容我讲全没有?该有的教学标准我达到没有?现在我们教师更多的是关注学生个体的发展。”

也是因为针对学生个性化的聚焦,让方婕有了非常惊喜甚至惊叹的发现。

5月11日-13日,第74届中国教育装备展落地成都,成都二十中教师方婕将展览的所得所想分享在了班级空间,高一九班的州扎嘉措便表现出了对人工智能的极大兴趣。方婕尝试着向记者模仿州扎嘉措的兴奋,“老师这个我能去参加吗?这些人为什么会那么厉害? ”据了解,在上午的公开课结束后,州扎嘉措便开始了兴奋的参观计划。

这个孩子不是个例,但是却是我们观察孩子个性化发展的窗口。在他的年纪,人工智能给每个人、每个行业、每个国家带来什么样的变化,或许他还没有更深刻的感知,但是每当他想到这些可能性时,他都觉得非常兴奋。

如同方婕所言,“老师在探索和迎接新东西的过程中,孩子也在学习和成长,甚至他们的触角更敏锐,对于新技术的接触,除了调动其学习热情,还能挖掘激活其潜在的兴趣。” 或许,十年后的孩子们,因为有了人工智能技术,他们的学习方式、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都将发生变革。

所以,与其说人工智能+教育是一次科学技术的革命,不如说是自我认知变革,无论是对现代教师而言,还是信息化时代下的学生,都是一个“以其所长,补之所短”的认知过程。

编者按:

2018年,或许是成都很多一线教师职业生涯中的重大一年。事实上,以成都市第二十中学校孙一、方婕等在内的众多资深一线教师和教育领导者,正陷入一种广度的焦虑和压力中。虽然其对智慧校园的探索,已经取得了重大教学进步,但更大的挑战还在后面。这一年,政企校三方合力共建,成都进入了教育形态重大变革“元年”,所有信息化革命对教育的穿透,从现在才刚刚开始。面对成都新课改“选课走班”制度全面实施,智慧校园体系持续深化,他们正在思考,如何进一步加强政企校三方的合作,再度创新教育信息化、更高效地发挥教师价值。据悉,投资近3亿元的成都二十中新智慧校区一期也将在今年7月份投入使用,整个学校的“智慧教育”得到成体系的发展。智能装备固然重要,但教师只会比之前更重要。

那些包括常识、抽象思维、跨学科认知、感知他人心思和情感、元认知、对不确定价值目标进行抉择等等,仍然需要由作为“人”的教师去引导,这些关于“温度”的细节,也正是中国教育界和科大讯飞这样深耕教育行业的企业正在共同探讨的问题。


 
售前咨询热线
13022819866
qq咨询热线
410402528
top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