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搜索中心
  • search

您当前的位置:
全讯官网-0008全讯注册>>智伴机器人新闻>>育儿课堂

  • 来源:宝妈脑图
  • 作者:姜燕
  • 发布时间:2018-04-21
  • 700次浏览

女儿今年六岁半,读小学一年级,语文课已经开始了写作启蒙。晚上刚一到家,女儿就兴高采烈的告诉我,“妈妈,今天我的作文被老师奖励了一朵小红花!而且,老师还在班上念了我的作文。”“真的呀,太棒了!你可以告诉妈妈你是怎么写的吗?”我非常开心,表示出

女儿今年六岁半,读小学一年级,语文课已经开始了写作启蒙。晚上刚一到家,女儿就兴高采烈的告诉我,“妈妈,今天我的作文被老师奖励了一朵小红花!而且,老师还在班上念了我的作文。”“真的呀,太棒了!你可以告诉妈妈你是怎么写的吗?”我非常开心,表示出对她这篇作文的极大兴趣和仰慕。

女儿告诉我,老师要求同学们写一篇关于太阳颜色的作文,“老师说,自己希望太阳是什么颜色的,就画什么颜色,但是要说出理由。”“那你希望太阳是什么颜色?”女儿吊足了我的胃口。“我希望太阳是黑色的,因为我希望妈妈的头发可以变黑。”女儿娓娓道来。“为什么呢?”我诧异了,兀自纳闷,难道我已经是白发苍苍的老奶奶了吗?但依然不动声色。“因为,妈妈已经四根头发白了。”女儿平静的叙述着她的作文,但我却不能在平静,心完全被小小的她融化了。有女暖心如此,还有什么不能满足的呢。回想起最近一段时间,女儿耐心细致的帮我拔掉白头发的场景,恬淡而又温暖。

女儿就要7岁了,我不禁感悟,女儿的同理心和善意,已经在不知不觉中形成。回想生活中她能够站在对方立场上思考的诸多场景,除了感动、欣慰、思考,更有想象。我甚至已经想象到另一个场景:女儿挽着已耄耋老矣白发苍苍的我,在夕阳的余晖下,缓缓漫步闲谈。

切换到另一种场景“我真的不想家,也不想父母,我是不是很不孝顺啊?”在新闻报端,我们偶尔会看到一些不孝顺父母甚至不赡养父母的新闻或案例,看完总觉唏嘘不已,感慨为人子女怎么可以这样。环顾身边,或者反思自己,是不是又很长时间没有给父母打电话了,或者发现,即便是打了电话,却发现没有什么话可讲。

有一次,闺蜜给我吐槽,怀疑自己是不是真的没心没肺,因为她发现虽然是一个人独自在外打拼,但真的不想家也不想父母,“我是不是很不孝顺啊?”闺蜜甚至怀疑自己。细思极恐,自己也为人父母,大半辈子都要围着熊孩子的吃喝拉撒睡、教育升学就业婚姻,各种含辛茹苦、操心费力、放弃牺牲。等到哪一天,孩子长大了,成家了,远走了,即便是没有成为对父母不管不顾的“白眼狼”,但如果他们内心真的“不想家也不想父母”,那将是一种怎么的悲凉。

不可否认,汉文化有着非常“渴望、期待”得到子女回报的族群文化,而且在观念认识上,养儿(女)防老,积谷防饥,在老一辈人传统观念里是根深蒂固、更是天经地义的事。

回想下,我们的父母、左邻右舍在话家常的时候,会不会经常把“指不上、指得上,靠得住、靠不住”用于指对自己的子女。这话里行间,透漏出的其实是父母对付诸子女的感情、精力、财力,期望得到回报的普世心理。

于是,我们苦口婆心的教育子女,你要孝顺父母,羊羔还跪乳呢?于是我们买来智伴儿童机器人、绘本、书籍,期望通过各种寓言故事、各种童真绘本,启蒙懵懂的孩子们,期望他们长大以后不会变成不孝顺父母的逆子,“不想妈妈”的白眼狼。虽然我知道,现代的很多年轻父母,对生儿育女是否一定就指望“图报”的观念是不置可否,但我们从内心一定是渴望,我们能和子女建立起一种非常舒服的亲子关系的。而那些不孝顺父母,或者不想家也不想父母的人,往往,他们与父母之间存在不太融洽的亲子关系。反观这些不“孝顺”的孩子,是什么原因让他们和父母越走越远?又是什么原因导致了他们之间不那么和谐的亲子关系。

智伴认为罪魁祸首,就是父母本身。这样父母或多或少存在以下一种或几种情况:

一、 太把自己当父母。

这类父母,传统观念根深蒂固,他们认为“我生得你出,就打得你死”,这传承的是封建社会长期以来的一个至高的生存准则,就是我们经常在电视剧里听说的“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这些绝对是应该被铲除的万恶的封建思想余孽,是非常不健康心理。

这类父母的思想里,“君”、“父”他们对臣子对子女来说都是至高无上的,不存在我们现在所说的“同事情谊”、“父子情谊”,“亲子关系”就别做梦了。父母不满意,就可以打孩子,也不需要孩子犯错误,只要我是你的父母就可以。

这类父母父自以为自己是“天”了,可以对自己的孩子随意打骂、可以决定孩子的生杀予夺,这种观念严重影响了子女心理的健康成长,甚至某些认识到这一点的子女,会在成长历程中一直处于深深的不安。也有的子女,会因为不堪父母辱骂的精神摧残,死得心都有了。

而在西方社会,比如在美国,打骂孩子是一件违法的事情,邻居如果看到有家长辱骂、打骂孩子,可以立刻报警。在美国的社会里,任何时候,打骂孩子都不是父母的权利,而养育孩子是为人父母的职责和义务。好在,现在的中国家庭,包括学校,棍棒教育的观念已经开始转变。但很多家庭,语言攻击的精神摧残依然存在。

又一次细思极恐,“我生得你出,就打得你死”这类的话,印象中,小编的父母就说过,所幸说的很少很少。

二、父母在于孩子相处的过程,缺失同理心。

子曾经曰过:“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作为孩子的终生导师,在同理心的教育问题上,我们首先需要认真的盘点审视下自己。父母本身没有同理心,孩子从小到大,就体会不到同理心对自己的感染。父母没有同理心,小孩子就没有模仿对象,没有机会学会同理心。父母具备同理心,却太把自己当父母,无法放下身段设身处地站在孩子的立场上考虑问题,就会很难理解孩子,也很难被孩子理解。

上述种种,都将导致父母与孩子之间亲密无间的亲子关系无从建立。孩子犯了错误,忐忑的向父母交待,有同理心的父母,会这么做:他会站在孩子立场上,或者假定自己就是孩子,把自己放到孩子经历的场景中,去体会、去感受孩子的感觉、想法。“我真的不想这样,但是却...,我想要避免,想要改...,但是我不知道应该怎么做...”然后耐心的听孩子怎么讲,怎么想、想寻求怎样的帮助。

如果我们和孩子相处,能够具备一颗敏感而善解人意的同理心,久而久之,孩子也会和我们一样,拥有一颗或许与我们相比更纯净的同理心。而当孩子具备的同理心,我们还用担心,当我们老了,他们不能站在我们立场考虑问题吗?

与孩子的沟通中,我们有必要刻意锻炼下自己的同理心。我们可以尝试着经常和孩子交换感受。比如,先站在孩子立场上,把你认为是他的感受说出来,并引导孩子说出他的真实感受,以修正我们的“自以为是”;同时,你在把你作为家长的“我”的感受告诉孩子。

想象一下,一个经常与孩子交换感受的家长,一定很容易收获一个愿意与家长交换感受的孩子。如果我们和孩子之间的亲子关系可以走得如此之近,在相互间的信任与被信任、理解与被理解的天伦中,那么我们一定可以收获一个无比温暖而幸福的人生。

三、养育者自恋及控制欲严重。

这类父母,他们觉得自己是过来人,什么都比孩子懂。他们内心希望孩子少走弯路,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他们给到孩子的是过多的指导、管教、约束,他们很少站在孩子立场上考虑合不合理、你想不想。他们会苦口婆心和孩子说,“我都是为你好!”,然后理所当然的干预着一些。而在外面,如果发现孩子脱离自己控制时,他们还会暴怒。而在家里,孩子永远都只能是孩子,没有太多自主决定权,你需要按照他们的要求学习、生活,甚至找对象、生子,严重的甚至还干涉到子女的婚姻。这类父母,很多子女在成年以后,除了经济上的孝顺外,避之唯恐不及。“真的不想家也不想父母”的好友就是这种情况,从中学开始,她就想考一个离家远远的学校。大学一毕业,坚决不回老家省会城市,而是只身来到深圳。其实,她只是想活的更自我一些,而家,给她的感觉,除了控制还是控制。她明明知道父母很爱她,但是她感受不到,或者很恐惧这种爱。她知道父母很心寒,浓烈负罪感下,她也只愿意给给父母打钱解决问题。

而有上述一种或者多种情形父母的家庭,本质上,在他们的原生家庭里,父母与子女之间,存在不太好的亲子关系。这样的家庭里,父母与子女之间,随着时间推移,彼此的隔阂、误解会越来越深。除了在烈火中得以涅槃重生的幸运儿外,更多的副产物是自暴自弃的败儿、自甘堕落沉迷网络的巨婴、叛逆顶撞父母的不孝子,还有希望离家越远越好“不想家不想父母”的“白眼狼”。

归根到底,智伴认为孝顺的核心是子女与父母的关系,真正的孝道是父慈子孝、母慈子爱,而这八个字的古训,就是一种很舒服很朴实的亲子关系写照。我理想中的慈父、慈母,他们一定会是对自己的孩子充满爱与善意,懂得给与孩子真正自由与尊重的父母。


 
售前咨询热线
13022819866
qq咨询热线
410402528
top
网站地图